12月23日上午,电气工程学院召开西迁老教授座谈会,邀请西迁老教授和老前辈共聚一堂,回忆西迁历史、讲述西迁故事、诠释西迁精神、畅谈学科发展之路。电气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成永红、常务副院长李盛涛、副院长梁得亮、副书记宋杰以及教工党支部书记参加座谈会。会议由成永红书记主持。
成永红书记传达了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感谢老教授和老前辈们对国家发展,以及学校、学院建设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并希望西迁老教授能继续为电气学院学科建设与发展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李盛涛常务副院长代表学院向在座的西迁老教授介绍了目前电气工程学院师生队伍及学科的基本情况,以及学院“双一流”建设推进方案、战略路线和措施,提出了围绕“三个面向”推进“电气+”建设的新概念、新思考。
围绕着对西迁精神的诠释,西迁老教授们深情回顾了当年西迁的一幕一幕,多位老教授曾一度言语哽咽。
严璋教授率先发言,他认为,习总书记的指示有两个核心要点,一个就是怎么发扬西迁精神,一个是关心、关爱老同志。他认为组织这样的活动,听取和重视老同志的经验和心声,把它传递给青年教师,并且关心、照顾老同志的生活,正是传承“西迁精神”的一种方式。
马乃祥教授先后多次发言,与大家一起深情回顾了西迁的历史,重申了人才回归的重要性,他从来没为响应国家的号召支援大西北建设而后悔,他坚定地认为自己应该去国家最需要的地方,言语间流露出的那份深切的爱国,爱校情怀,触动着每一位与会者的心。
马志瀛教授谈到当年的西迁能得到来自国家层面的关注和肯定,意义深远,我们应该把眼光放的远一点。习总书记的批示充分肯定了交大西迁是国家项目,是老交大人投身国家建设、响应国家发展需要而做出的贡献。强调留在西安、服务西安、献身西安,这才是西迁精神的内核,也应该是交大人的共识与价值追求。
葛耀中教授认为交大西迁的成功是多方倾力支持的结果,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周佩白教授说:看到我们西迁以来为西部地区培养很多学生,他们投身陕西、内蒙古、甘肃、宁夏等大西北建设,真的很欣慰。
围绕着如何把电气学科建成世界一流,老教授们给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议。葛耀中教授认为,我们有中央和省里的支持、有西北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且有很好的科研实力,我们现在最困难的问题是人才来源,从海外引进是一方面,还应该从学生一入学就下以西部和学校发展的需要为框架去培养学生,让他们热爱学校、愿学校贡献力量,同时还应该尽量给投身科研的教师创造安心的科研环境和条件,留住人才,还要充分发挥即将或已经退休、但身体却依然很好、又有很高科研热情的老师的作用,为学科建设贡献力量的。
马志瀛教授强调最关键要培养学生的品质,成功的教育是培育为祖国建设需要服务的人才,能够以国为家,不辱使命,不忘初心,到国家建设最需要我们的地方去,为了大西北的建设而奋斗。严璋教授强调人才的培养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但不能一味追求国外的发展模式,中国有中国的国情,交大培养的学生应该适应中国发展的需要。
周佩白教授一再强调必须紧抓科研,因为无论是目前国家发展需要,还是学术评价,都需要我们有足够的科研成果,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科才能站得稳脚跟。她特别针对电工理论学科指出,电工理论基础课程应该与科研相结合,不能把自己关在教学的屋子里,闭门造车,而是应该以科研指导教学,这样才能更加生动和贴合实际。学院原院长朱仁初教授肯定了学校与学院取得的成绩,但也提出了国际影响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的问题,朱老师再次重申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西迁精神主题,以敦促全院师生继续努力,砥砺前行。
座谈会上多位教授还谈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要多关心在岗和离退休的老同志。马乃祥教授号召中青年教师投身于科研的同时也要注意身体,防患于未然,也希望给予老一辈西迁人更多的关注与尊重。方鸿发教授在谈到了一些教授现在面临着生活困难时,他号召学校与学院相关领导应该在照顾老教师、解决老教师具体困难的问题上再下些功夫,切实地把“关爱老教师”的口号落到实处。
成永红书记表示,学院应该也必须把老同志们长期积累的宝贵经验和精神传承下来。面对老同志们的困难和需求,学院会精准了解,做到一对一对接,率先建立“关爱老同志的服务体系,建立老教师联系卡,时刻保持信息畅通,及时满足老教师需求;要充分发挥老同志对学科建设、对教学一线的指导作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学院也将用传记、回忆录等形式把西迁精神传承下来。李盛涛常务副院长也表示我们要切实做好民生工作,希望老教授们继续发挥作用,给予我们更多的经验和指导。
正像马志瀛教授所说的要深刻理解西迁精神的“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这16个字的内涵,西迁精神是一种伟大的家国情怀,是我们交大人的优良传统和宝贵财富,她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交大人奋勇前进。在当下我们要坚持“扎根西部,服务国家,世界一流”的办学定位,弘扬西迁精神,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加快学校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加快电气一流学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