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的҈字҈都҈出҈汗҈了҈ ,古代夏天也有这么热吗?

热҈的҈字҈都҈出҈汗҈了҈ ,古代夏天也有这么热吗?

气象学上,把气温达到或高于35度即视为高温,若连续多天如此,称为“热浪”,就是气象灾害了。

唐朝时高温天气就已经出现得比较多了,那时候刚好是位于第三个温暖期。我们从唐诗中就能发现那时候人们生活在苦热之中。唐朝诗人王毂(gǔ)在《苦热行》中则是把高温环境比做大洪炉:“祝融南来鞭火龙,火旗焰焰烧天红。日轮当午凝不去,万国如在洪炉中。”

王维在《苦行》也写到赤日当空,草木皆枯,河流干涸。而且王维自己是一个比较佛性的人,平时都是修身养性,但在如此毒辣的天气下,也发出无奈的呐喊“却顾身为患,始知心未觉。忽入甘露门,宛然清凉乐。”只想遁出这火辣之地,可见夏季之炎热。

南宋嘉定八年,是历史上热浪天气涉及最为广泛的一次,受灾范围包含今河南、安徽、江苏、湖南等省份。《宋史·五行志二》记载:“五月大燠,草木枯槁,百泉皆竭。”那时候不仅天热又恰逢大旱,天气太热,草木枯萎、河流枯竭。百姓连水都喝不上了,甚至于出现了“行都斛水百钱,江淮杯水数十钱”的现象,真是热灾逢大旱,杯水贵如油啊。

据记载,南宋嘉定八年还不是最热的,最热的应属乾隆八年。那一年的极端高温达到了44.4度,涉及地域有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等整个华北地区。

相关史料也有记载:“五月苦热,土石皆焦,桅顶流金,人多热死。” “薰热难当,墙壁重阴亦炎如火灼,日中铅锡销化,人多渴死。” “夏五月大热,道路行人多有毙者,京师更甚,浮人在京贸易者亦有热毙者。”在当年由于高温酷暑难耐,呈现的多是一片荒凉,草木干枯的景象。

由于天热,没有适当的降温设备,加上没有足够的饮用水,当年热死的人达到了11400。这一高温纪录到今天都还没有打破。

古代的夏季热是肯定的,但是也有例外,“寒冷期”的时候,夏季就不会那么热。例如晋朝当时就处于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寒冷期”,从西晋到东晋的150年间,旱霜连连,夏霜和夏雪的年数达到六次,而且没有“冬无雪”和“夏燠(yù)”的记载。可以发现,那时的天气不仅不热而且还是比较寒冷的。

我们看见电视剧中穿着厚重且繁复的服饰一般都是在比较正式的场合,像皇帝和官员在早朝上必须着龙袍和官服,但是里衣的料子也是比较考究,不似我们想象的那样热。便服就没有这么多规矩,夏季的时候会考虑透气性,穿着舒适的服饰。平民百姓也就更随意了,天气一热,那就打赤膊吧。

古代的夏季也热,但是气温却没有现代高,现代温室效应越来越严重,全球气候变暖,夏季也就更热。而且现代的绿化也没有古代好,水系也没有古代多,空气的湿润度也更低。

而古代存在热死人的现象,多是因为技术的不发达,纳凉降温的条件不足,再加上需要顶着烈日辛勤的劳作才会出现这种情况。

夏至一到,天气也就越来越热了,大家也要注意防晒,切忌在烈日下曝晒,小心中暑哦。

来源:看鉴(ID:kanjian6666)

正在进行中的赠书福利还有

👉

👉 预约 | 少儿馆本周活动预告

👉 预告 | 公益电影沙龙:《海洋天堂》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