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个省级行政区34首歌,《沂蒙山小调》代表山东,俺骄傲!

34个省级行政区34首歌,《沂蒙山小调》代表山东,俺骄傲!

河 北

山 西

辽 宁

吉 林

黑 龙 江

江 苏

安 徽

浙 江

福 建

广 东

海 南

河 南

湖 北

湖 南

江 西

贵 州

云 南

四 川

陕 西

甘 肃

青 海

台 湾

内蒙古自治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

香 港

澳 门

这34首歌记录着家乡的美好,见证着家乡的发展,不管走到哪里,这些来自家乡的声音都是我们心中最温暖的声音,它承载着我们的童年,承载着岁月的记忆~

不管身在哪里

记得常回家看看

《沂蒙山小调》是最能代表山东省的歌曲之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中国优秀民歌,蜚声海内外。这首优美的旋律几度登上央视春晚,被彭丽媛、于文华、朱之文等众多明星深情传唱,简单的旋律背后传颂的是艰苦奋斗、朴实无华的沂蒙精神。

下面小编就带你走进《沂蒙山小调》诞生地—沂蒙山银座天蒙旅游区,感受原汁原味的《沂蒙山小调》——

《沂蒙山小调》的诞生

《沂蒙山小调》诞生地位于山东省临沂市费县薛庄镇上白石屋村,沂蒙山银座天蒙旅游区内。它的前身是1940年由驻沂蒙山区抗大文工团团员李林和阮若珊等人采集创作的《反对黄沙会》。走进沂蒙山银座天蒙旅游区,沂蒙山小调在山里四处回荡,这首歌沂蒙山的百姓已经传唱了七十多年,《 沂蒙山小调》已经成了沂蒙山的代名词,人们认识沂蒙山,就是从听了这首沂蒙山小调开始的。

《沂蒙山小调》的保护与弘扬

沂蒙山银座天蒙旅游区内依托沂蒙山小调诞生地,以恢复1940年抗大一分校文工团在此生活时期的村落场景为核心,建成了沂蒙山小调活态博物馆。打造了“沂蒙人家”、“沂蒙物产”、“沂蒙风俗”、“沂蒙声音”、“沂蒙美食”、“沂蒙历史”、“沂蒙精神”、“沂蒙山小调诞生记”等八个沂蒙主题院落。每一个院落就是一个展馆,具有文化展示和体验功能。还原了青山绿水间的民居实景,老大娘做针线活,小媳妇摊煎饼等当地沂蒙特色栩栩如生,在这里可以品尝沂蒙特色美食,亲身感受农家生活。

沂蒙人家:“沂蒙人家”展厅是农家小院的真实复原,院内设置多处农家场景体验,在参观过程中,游客可以亲身感受农家生活。

布艺展馆:沂蒙民间布艺是中国传统布艺的继承和发展,它是一种群体性的民间艺术种类,是劳动人民创造的自生自发、土生土长的民俗工艺,布艺展馆内展示了渗透到蒙山人的生活的各个领域,融入人们的衣食住行、风俗信仰、礼仪禁忌之中的民间布艺,其价值是多元的。

自然物产展馆:自然物产馆里展示了巍巍八百里沂蒙自然物产的区域分布及沂蒙地区丰饶的名优特产,充分体现了沂蒙人的勤劳与智慧。

陶艺馆:陶艺馆内的场景真实还原了制陶匠人装窑、烧窑的场景。展示了沂蒙山区的制陶业的悠久历史和传统。

声音馆:沂蒙声音馆内有最原汁原味的沂蒙声音,在这里能感受到的是地地道道的沂蒙文化,这就是沂蒙乡音。

印刷所旧址:这里是《大众日报》战时印刷所旧址,本馆围绕四个部分展开,完整呈现了大众日报社的发展历史、隶属沿革、驻地变迁、报头改版等一系列发展风貌。

抗大一分校复原馆:根据抗大一分校文工团驻地旧址得来的复原馆,里面还包括了团长袁成隆和文工团男团员和女团员们的生活与工作环境。这里有抗日英雄留下的足迹,老抗大人的精神感动着我们。

《沂蒙山小调》文化展示馆与试听馆:馆内讲述了《沂蒙山小调》诞生、演变的故事。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